行业背景

近年来,随着我国石油化工、氯碱、医药以及农药等行业的快速发展,大量危险废弃物随之产生,工业废盐是其中较为重要的有毒有害物质。目前,长三角地区的废盐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工、氯碱工业、农药和医药制造、印染等行业,且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,废盐的产生量逐年增加,据统计,每年高盐废水的排放量超过3×10^8立方米,废盐产量超过2×10^7吨。其中,农药行业占比约30%,精细化工行业占比约15%,医药行业占比约10%,印染行业占比约15%,其他行业占比约30%,废盐成分复杂,含有多种无机盐、有机污染物和其他杂质,增加了处理难度。目前我国废盐主要处置方式仍以填埋、排海为主,这些方法不仅造成土地等资源浪费,还可能污染水源,增加了碳排放,与绿色发展理念相悖。

随着工业水平不断发展,废盐的处理和处置技术正逐渐向资源化方向发展。填埋和海洋倾倒这两种方式,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和资源浪费,并不符合现阶段追求的循环利用理念。因此,废盐资源化被视为更理想的解决方案,它不仅可以带来经济效益,节约土地资源,还可以避免后续处理带来的经济成本和环境问题。相关行业已经开始研究并制定出台具体规范。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显示,关于废盐的专利数目呈逐年递增趋势,特别是在近四年,绝大多数关于废盐资源化的专利申请都在这一时间段内。

废盐资源化逐渐向智能化、数字化、低碳化方向发展,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,研发更低碳的材料和工艺,提高废盐资源化技术水平,为实现双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,资源化处理已成为废盐环境污染治理的大势所趋。